生活實踐越早越好
生活實踐非常重要,且越早越好,如果孩子從一、兩歲就開始則更好,比如,讓孩子做手工、做家務等。
蔡宜淮建議,盡量讓孩子多用手。手部運動有兩個好處,一個是鍛煉他的四肢協(xié)調(diào)能力,促進大腦和各方面的發(fā)育。二是培養(yǎng)孩子的專注力。既然要多動手,是不是要讓孩子很早就學習寫字呢?蔡宜淮表示,這要看孩子的手部發(fā)育情況,“如果想看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已經(jīng)準備好可以開始練習寫字,可以看他畫的人。如果他畫的人,手和腳都插到頭里面去,線條都還不流暢,那就說明手還沒有發(fā)育好。如果他畫的人很正常,手跟腳都在正常的位置,就說明他可以準備學習寫字了!
讓孩子自己去發(fā)現(xiàn)
國外的學前教學非常注重實踐。比如,教孩子“什么是防水”,先讓孩子拿來不同的材料,讓他們自己去做實驗,最后寫一份簡單的科學小報告,讓孩子們通過自己的直觀感受,去歸納總結(jié)到底什么是防水的,什么是不防水的。無論學習什么,都要盡量從孩子的角度,在生活中找到實例,讓他自己去發(fā)現(xiàn),這樣的教學才是最有效的。
培養(yǎng)英語好感度
針對學齡前的孩子,培養(yǎng)他們對英語的好感度是關鍵。那么,哪些方法可以培養(yǎng)好感度呢?
。1)動起來。這個方法其實很簡單,就是盡量讓孩子全身動起來。千萬不要一本正經(jīng)地坐下來跟孩子復習英語單詞,想想孩子平時玩什么游戲,把游戲和新單詞結(jié)合在一起,改裝成英語小游戲吧。
。2)設置任務。盡量把一些英語學習的內(nèi)容,貫穿到小任務中,活學活用,孩子們就會自然而然地愿意開口說。比如,孩子們都喜歡玩猜謎,我們拿一個小球,把它藏起來。然后請一個小朋友來猜,問他Where is my ball? 另一個小朋友就可以問Is it in your bag/ your shoes/ your T-shirt?大家再一起回答他Yes or No。
。3)家庭互動。比如你洗菜做菜的時候就可以說 Could you pass me the cup?或者是收衣服的時候,也可以跟孩子互動,說Where is dad’s T-shirt?通過這樣自然的小互動,可以把英語學習和生活結(jié)合在一起,讓孩子漸漸發(fā)現(xiàn)語言是一種很有趣、也很有用的東西。
。4)閱讀故事。英語教學提倡多閱讀,并且注重自然拼讀的教學,因為自然拼讀是孩子學會閱讀的基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