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職教師網上有償授課是否違規(guī)?互聯網時代如何監(jiān)管教師授課行為?近來,江蘇一中學語文老師因在網上開收費課被舉報而辭職,引發(fā)網友熱議!爸袊W事”記者采訪了解到,在教育領域“觸網”升級背景下,應進一步明確和完善相關配套政策,在給教師搭建能夠實現自身價值平臺的同時,也讓更多學生獲得選擇優(yōu)質資源的機會。
當事教師:未占用學校資源未影響工作
該老師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,她的網絡授課完全公開化,用的也是真名和真實圖像!拔宜械恼n程都是公開的,平臺的收費是面向全國甚至全世界的,我得到的是我應得的勞動報酬。我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上課,使用自己家里的電腦和網絡,并沒有占用學校任何資源,也沒有影響我的本職工作。網課平臺邀請我去開專題講座,這和我給雜志專欄寫稿,雜志社付我稿費有什么區(qū)別?”
記者采訪發(fā)現,近年來“網絡有償授課”受到了不少學生和家長的追捧,不管是哪門學科,只要支付相應的費用,都可以在網上聽到在線課程。然而在在線授課的教師里,除專職輔導教師外,還有一部分是公辦學校的教師。一些學生和家長擔心,公辦教師參加在線補課會耽誤正常教學活動。
主管部門:收取費用就具備有償補課嫌疑
教育部2015年發(fā)布的《嚴禁中小學校和在職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的規(guī)定》中明確,嚴禁在職中小學教師組織、推薦和誘導學生參加校內外有償補課;嚴禁在職中小學教師參加校外培訓機構或由其他教師、家長、家長委員會等組織的有償補課。那么在職教師在網上有償授課是否違規(guī)?
多地教育主管部門表示,在職中小學教師在網上授課收取一定費用,就具備了有償補課的嫌疑,但因為以前也沒有網上授課的形式,所以對于此類情況往往缺乏相應的認定與處理依據。
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,現行政策文件對網絡教育、網絡有償補課沒有明確規(guī)范,跟不上網絡教育日益發(fā)展的形勢,導致執(zhí)行過程中邊界不好把握。“真正應該禁止的,是有些教師在學校上課的時候該講的不好好講,讓學生課后交錢補課!
一位在線教育網絡平臺負責人告訴記者,在職教師網上授課多會較為低調,比如使用“某某老師”而非真實姓名,講課的圖像也會經過一定處理。
北京市海淀區(qū)教育督導室相關負責人表示,相較于傳統(tǒng)方式,網絡授課尚屬新鮮事物,主管部門和學校對此進行檢查和監(jiān)督較為困難。一方面,現行規(guī)章制度中沒有對網絡授課進行明確界定;另一方面,其傳播方式較為靈活,例如教師可以開設微信公眾號講學,不用報上級主管部門批準,而家長和學生則可以通過“打賞”的方式選擇性付費。
業(yè)內人士:厘清邊界 加強管理和引導
對于規(guī)范教師網上授課,業(yè)內人士建議,一是有關部門應對教師參與在線授課行為做出明確規(guī)定,建立合理的教師身份監(jiān)管制度,進一步厘清公辦在校教師與市場教育機構之間的關系。二是要加強對商業(yè)化在線教育機構的管理和引導,促使其正規(guī)發(fā)展。三是要加強公辦在線教育平臺的建設,體現公益性。
儲朝暉表示,應在專業(yè)調研的基礎上,選擇那些優(yōu)秀、“教有余力”的教師,通過合規(guī)合法的途徑實現自己的價值。還可通過政府購買的方式,鼓勵好教師在教育公益網絡平臺講課傳播,讓廣大學生受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