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件:考生領到大學錄取通知書 3天后被通知“作廢”
據(jù)《新京報》報道,在今年的高考中,哈爾濱市第十九中學考生楊同學以高出黑龍江省本二錄取線近70分,順利被魯迅美術學院提前批次美術學專業(yè)錄取。然而,收到錄取通知書不到三天,她便接到了來自黑龍江省招生考試院的電話。工作人員告訴她,由于其美術統(tǒng)考成績不合格,不具備錄取資格,因此,楊同學中的錄取通知書“作廢”。記者采訪獲悉,魯迅美術學院美術學專業(yè)對考生美術省考成績并無要求,而黑龍江當?shù)卣猩块T則堅持美術省考成績不合格,錄取美術類專業(yè)“一票否決”。因此才會出現(xiàn)“校方錄取,招辦不放”的現(xiàn)象。
點評:既然已經收到錄取通知書,為什么不能被正常錄取?兩個部門的政策相左,最后吃虧的還是學生,希望有關部門在對待關乎考生命運的大事上,要更嚴謹一些,不能把錄取通知書當兒戲。
事件:甘肅一初中拒孩子上學 老師稱學習差就別上
據(jù)《蘭州晨報》報道,劉師傅無奈地表示,他家小學升初中的孩子,準備去學區(qū)內的初中報名,誰知學校初一的老師就是不給他的孩子報名,原因就是孩子學習太差。據(jù)他了解,報名第一天與他的孩子一起被拒之門外的還有5個孩子。
點評:小學升初中本來就屬于義務教育階段,學生即使成績再差也有權利上初中,老師以學生成績差就剝奪了他的受教育權利,這是違反了義務教育法的行為。
事件:沈陽市中小學進行“陽光分班”
據(jù)《遼沈晚報》報道,開學前夕,沈陽市大東區(qū)、和平區(qū)率先進行了2016年新生“陽光分班”。沈陽市“陽光分班”已經開展了5年,采用全市統(tǒng)一的電腦軟件隨機生成班級,唯一需要事先設定的條件就是各班男女均衡。
點評:每到開學前,新生分班就成了家長的一場“暗戰(zhàn)”。雖然教育部門反復強調分班是隨機的,但家長始終不放心。與其向家長反復解釋,還不如邀請家長們一起見證小學新生分班過程,讓分班過程公開透明,打消家長的疑慮。
事件:學生聞“助學金”色變,揚州大學一學院視頻證明身份
據(jù)《揚子晚報》報道,各種通訊網絡詐騙層出不窮,讓一些高校為家庭困難新生專門設立的助學金,遭遇學生的不信任。揚州大學動物科學與技術學院為困難新生設立的“夢想助學金”,也遇到類似尷尬。學院“靈機一動”,采用視頻聊天的方式,證明身份,打消了新生和家長的疑慮。
點評:最近頻頻發(fā)生的獎助學金詐騙案確實讓很多學生對此提高了警惕,這是一件好事,但學校也要想辦法把失去的信任贏回來,還有很多工作要做,真正幫助到需要幫助的大學生。(李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