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(jù)《沈陽晚報》報道,“是張某某家長嗎?恭喜您,您孩子已被錄!”這幾天,遼寧省高考錄取工作還未正式開始,而市民張先生卻頻繁接到孩子“被錄取”的恭喜電話!芭畠焊緵]有報考這些學校,但他們清楚地知道我家的地址、電話和女兒的身份證號碼,簡直不可思議。”張先生回憶,這些校都是掛靠著某某知名高校,但辦學地點都不在這些高校校內。張先生在網(wǎng)上查找,也沒有找到學校的官方網(wǎng)站。女兒和其他同學一打聽,身邊不少同學都接到了“被錄取”的電話。
點評:每年高考過后,總有一些學校為了搶奪生源,會通過各種渠道拿到當年考生的個人信息。考生一定要通過正規(guī)渠道核實自己是否被錄取,如果收到來路不明的學校錄取通知書,也一定要慎重。
事件:中考加分五花八門 還有多少奇葩加分政策待“瘦身”?
據(jù)《中國青年報》報道,各地五花八門的中考加分政策最近引起網(wǎng)友熱議。據(jù)媒體統(tǒng)計,今年中考中,上海享受加分照顧或同分優(yōu)待的考生占該市考生總數(shù)的2.66%,南京加分考生占2.6%,濟南加分考生約占2.2%,而昆明加分考生甚至占到了15.74%。雖然高考地方性質加分已取消,但仍有很多地方中考加分政策未與時俱進。記者對部分地方加分政策進行了梳理發(fā)現(xiàn),從一線工人子女加分,企業(yè)家投資加分,到獨生子女加分,地方加分政策五花八門。
點評:既然高考地方性質加分已取消,中考加分也應該全面清理,當?shù)卣块T要就中考加分項目、加分分值、加分操作,聽取廣大家長的意見,堅決取消不合理的加分項目。
事件:為娃小升初交3.1萬保過費 孩子沒考上家長討說法
據(jù)《華商報》報道,為娃小初升,周女士給補習學校交了3.1萬元“保過費”,停掉孩子學校的課,每天起早貪黑地到補習學校上課。結果,孩子卻沒能被“保過”……6月30日,周女士到補習學校討說法,這才發(fā)現(xiàn),和她孩子同樣情況的不在少數(shù)。該補習學校負責人表示,沒考上的孩子所收的保過費將盡快退還家長。
點評:補習學校正是利用了家長希望讓孩子進名校的心理收取這么高額的“保過費”。家長自己也要反省,如果真的交了錢就能保過,那豈不是很多家長都愿意交錢,學校又哪來這么多名額給這些交了錢的學生?
廣州日報記者李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