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長:“心里一百個不愿意”
老邱(化名)的兒子是“奧運寶寶”,今年已到入讀小學的年齡。老邱相中了離家稍近的南湖小學。他帶著兒子排號、參加各種面試,“可謂過關斬將”。
5月15日,老邱接到一個自稱校方的通知電話。“對方說,你兒子第一批錄取,除了學費,還要多交1萬元”,老邱回憶道,“這很正常,1萬塊就是贊助費嘛!”
次日,老邱帶著材料到學校交錢。交了學雜費5555元后,一名學校工作人員當面“提要求”——— 得給學校“自愿捐贈”。
老邱回憶,他按照工作人員指示,自己手寫了一張“捐贈意向書”:“本人愿向廣州市白云區(qū)南湖小學捐助人民幣10000元整,用于支持學校的硬件完善,本次捐贈純屬自愿,特此說明”。
“書面寫自愿,但是心里一百個不愿意”,老邱無奈地說,學校提供了學雜費收據(jù),但這筆“自愿捐贈”款項卻沒有收據(jù)。
另一位家長潘先生說,跟他一同去交錢的家長,至少有10個“因為擔心沒有學位,乖乖交了1萬塊”。潘先生說,自己捐贈后,兒子也得到了一個入讀該校的承諾。
昨日,老邱提供給南都記者他手寫的“捐贈意向書”,落款處還按了指模,“都是按照工作人員說的做!迸讼壬f,他也是按照一名工作人員提供的“模板”抄的。
學校老師:“不存在強制家長捐贈”
針對家長提出的“以捐資助學名義收取贊助費”質疑,南都記者聯(lián)系上了學校招生辦的一位高老師。
高老師喊冤,否認學校收取贊助費。她承認,有個別家長向學校捐資助學,但也只是少量,“政策上捐贈是允許的,我們不存在強制,這個純屬自愿!彼Q,捐贈跟學位不掛鉤,“交了1萬塊捐贈,也不一定有學位!彼Q,135個新生除了口試面試,“還要看孩子各方面綜合素質!
捐款為何沒有收據(jù)?高老師稱,學校財務主任外出,對此她不太清楚。
另外,高老師稱,之所以會有家長給媒體報料,可能是捐贈的家長“做了好事,通過朋友圈傳播出去”,導致沒有辦法就讀的家長誤解。
白云區(qū)教育局:捐贈不得與招生掛鉤
昨日,白云區(qū)教育局發(fā)布通報稱,為防止一些學校為了自身的利益,暗地里強制向家長收取與學位掛鉤的捐資助學費,白云區(qū)教育局按國家有關規(guī)定,堅持無償捐贈原則,捐贈不與學位掛鉤,嚴禁收取與入學掛鉤的各種捐資助學款。對確認有與招生、擇校掛鉤的教育捐贈,一律責令清退。無法清退的要收繳國庫,對相關責任人將依法依規(guī)嚴肅問責。(線索提供:佚名100元)